發現新物種如何命名?(把自然講給你聽)
新物種可以根據顏色、大小、紋理等分類特點命名,也可以根據標本采集地或者典型生態分布區命名,還有的新物種以歷史人物或童話人物的名字命名
天行長臂猿,由中國科學家命名。這一名字,生動地展現了這種長臂猿在天空樹冠間自由穿梭的特點。
那么問題來了:新物種還能起這樣的名字?通常情況下,新物種是怎么命名的?
根據“林奈雙名法”:物種的學名由拉丁文組成,完整引用時還須在名稱后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那么在實際研究中,我們通常又是如何為新物種命名的呢?最常用的命名方法是根據物種的分類特點命名,包括顏色、大小、紋理以及一些更為復雜的鑒定特征等。例如大熊貓的學名中,種名的兩個詞根就分別是“黑色”和“白色”之意。此外,還有以標本采集地或者典型生態分布區來命名的。
另一種常見的命名方法是以人名來命名。以個人姓名命名新物種、行星,屬于國際通行慣例,由來已久,通常會以已故的著名科學家姓氏命名,有向先輩致敬之意,也有以采樣者、科考船或采樣裝備來命名的。
此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以歷史人物、電影角色甚至神話或童話人物名字來命名的,只要不違背國際命名法規,這些“天馬行空”的命名方法也是可以的。
每個新物種命名的背后,都凝結了科研人員大量野外采樣、鑒定描述、遍稽群籍的工作積累。不論它們的名字對我們而言是耳熟能詳,還是新鮮陌生,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正是這一點一滴的新發現,逐漸構建了人類對廣袤世界中的生物多樣性的認識。而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物種數量,相較于隱藏在海洋深處、雨林秘境或者其他人跡罕至之地的豐富物種而言,還只是冰山一角。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人民日報記者竇瀚洋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3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
-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5月20日,人民日報社、浙江省委在杭州共同主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高峰論壇。論壇以“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為主題,與會嘉賓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深層次、高水平研討,交流經驗做法、解讀政策機遇、展望發展前景。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在視頻致辭中指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著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從全局高度謀劃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戰略之舉,對于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定前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