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龍灣:紅色黨建引領無物業小區整治
墻面上脫落的漆皮掉落在地,擁有著近30年歷史的銀龍小區與周圍的新建小區顯得格格不入,在溫州龍灣區狀元街道,這些老舊的無物業小區其實不在少數。連日來,總能在小區里看見一批批“紅馬甲”,他們的身影正在悄然改變著這些無物業小區。
無物業小區有了黨組織
4月29日上午,一場籌備已久的無物業小區黨支部集中授牌儀式打開了狀元街道無物業小區黨建統領、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來自9個無物業小區黨支部的37名黨員,從村社干部、人民教師到企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他們,如今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小區紅色管家”。
“以前小區里的小廣告、飛線充電沒人管,想自己管又沒個說法,”77歲的老黨員蔡興娒在匯鴻家園住了十幾年,得知小區要成立黨支部,蔡興娒主動挑起了黨支部書記的擔子,“現在好了,社區牽頭成立黨組織,咱們也有了組織。”
組織引領,讓無物業小區不再“三無”,小區黨支部的成立開啟了小區“微自治”的管理新模式。
整治要靠“繡花功”
成立黨支部是一個開始,但無物業小區整治,毫無疑問是個“繡花細功夫”。
一個個紅色身影在小區來去匆匆。大門前是龍都花苑黨支部的陳時云,他手上拿鏟子、腳下掃碎紙,貼滿“狗皮膏藥”的老墻恢復了“原貌”;華錦公寓黨支部的繆仙達和李文通在小區內外來來回回,使得倒在花壇里、馬路邊的小藍車有了“自己的位置”;龍騰商城二期黨支部的陳新權一步一個臺階,經過掃、清、搬、拖等步驟,小區的舊樓道有了新面貌……
從僵尸車、牛皮癬、小廣告,到樓道垃圾、墻面污損、飛線充電……一個個問題在黨員們耐心的實際行動下迎刃而解,繪制出安心、舒心、貼心的小區生態。
攜手共行文明路
“叔叔阿姨,這是參與文明城市建設的倡議書。”連日來,來自龍灣區實驗小學的馮子宸一家和志愿者們在街邊分發一張張紅色的《倡議書》。“活動是孩子拉著我參加的。”馮子宸媽媽驕傲地說。
“這些志愿者幫我搬掉了家門口的廢木頭,我們幾個老頭老太也很感動,下午一起和大家掃掃地、提提垃圾,鄰居之間互相幫助嘛。”閑聊下棋的老人們不知不覺也加入了衛生小隊。
文明路上,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
“前段時間不是有個‘黨群連心·分組包戶’活動嘛,我加入了物資分配組。”黨員金秀容分享道,“這次組建起我們的衛生志愿隊,沒有物業,那小區就要靠大家,大家都很積極!”
“無物業小區作為長期以來環境整治工作的痛點難點,街道將持續關注、加碼兜底、嚴防回彈。”龍灣區狀元街道黨工委書記孔德亮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引導無物業小區逐步成立業委會,有條件的要引入物業公司,真正實現小區的事由居民自己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