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天急速奔跑
湖州南太湖新區低效廠房里開出新能源商用車
零下5℃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外,5輛藍黃相間的新能源移動餐車熱氣氤氳。夜晚,剛換崗的冬奧會后勤保障人員駐足餐車前,取一杯熱水喝下,身子一下舒展開來。這些出自吉利商用車集團遠程品牌系列的新能源移動餐車,在冬奧會開幕前1個月就從湖州南太湖新區出發,相繼來到北京,服務冬奧會后勤保障人員,助力“零碳冬奧”。
“不到1年時間,湖州工廠就從愿景變成現實,這樣的速度,讓我們能夠有幸趕上服務冬奧會的班車。”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總經理毛黎明說。
2021年3月來湖州洽談,4月正式簽約,11月產線技改初步完成。264天急速奔跑的背后,又是怎樣的故事?
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
36天——
項目簽約跑出“新區速度”
當吉利在浙江建設商用車生產基地的規劃剛出臺,恰巧遇上湖州一處符合需求的閑置廠房,雙方一拍即合。
“拿地、規劃、建設的過程太漫長。我們要快!”毛黎明坦言,集團有2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具備成熟的產品開發能力。能實現快速投產、搶占市場,是新項目選址時的重要考量。
此前,集團遍尋多地,均難以滿足吉利商用車項目“馬上簽約、一年投產”的目標,難覓合適落戶地。“得知湖州南太湖新區在工業土地全域治理行動中,正在盤活一家新能源整車企業,379畝土地、近10萬平方米廠房以及具備改裝類客車專用車生產的硬件條件,立馬讓我們心動了。”毛黎明激動地說。
吉利集團有著自己的戰略發展與謀劃部門,“落子”一個新項目,勢必要思慮再三、反復琢磨。
“因為當時時間緊迫,洽談和調研便同時進行。”在深入湖州調研后,毛黎明表示,“湖州區位優勢明顯,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很高,就像是為我們新項目量身定制的‘落腳點’,非常契合企業的需求,選擇這里是必然。”
2021年3月8日開始洽談,經幾輪高效磋商后,4月12日,雙方簽約。僅36天,吉利商用車集團在長三角地區布局的首個新能源商用車項目,便在湖州落戶。
簽約儀式
隨著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的落戶,南太湖新區也補齊了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的重要一環——整車制造。
南太湖新區黨工委委員、經發局局長殷小平說:“‘金鳳凰’——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的落地,是新區‘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工作的重大突破。”
現階段,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改造與市場訂單正同步進行,預計2022年上半年可以實現全面投產。
192天——
36輛新能源公交上市運營
現成的廠房設備、精準的定制改造,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實現了當年簽約落地、當年技改竣工、當年開票銷售。
項目落地192天后,36輛遠程新能源公交車在湖州投入運營。
這是產業集聚催生下的“加速度”。“在湖州,集聚了如微宏動力、天能鋰電、永興材料等大量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生產過程中,部分零配件可以從周邊的配套供應商直接采購,縮短了運輸半徑,降低了采購成本和庫存壓力。”毛黎明表示。
相比硬環境,湖州營商環境的軟實力也讓毛黎明感觸頗深:“一開始,閑置廠房達不到吉利商用車的生產標準。南太湖新區創新提出國有公司收購閑置資產、企業出技術運營團隊的合作模式,并按照企業需求改造后再交付,為企業縮短了一年以上的建設周期。”
吉利商用車集團副總裁林嘯虎透露,這樣的合作模式,已經被吉利商用車集團總部借鑒,有望在國內其他城市復制推廣。
另外,該項目從簽約到落地,涉及政策處置、廠房改建、電力通信等諸多問題,通過協調會、對接會及時對接、現場解決,助推了項目落地。
毛黎明說:“南太湖新區工作人員‘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工作作風,以及精準高效的服務,讓項目以最快速度投產,為我們未來大展拳腳提供了強大的發展信心。”
210天——
實現銷售額近6000萬元
項目的迅速投產,為企業開拓市場搶占了先機。
吉利商用車湖州工廠落地的消息傳開后,訂單便紛至沓來。在2021年11月26日召開的南太湖新區第三屆投資貿易與科技人才洽談會上,湖州本地企業美欣達集團就與企業定下合作意向,并訂購6輛遠程品牌18噸純電動霧炮車。
2022年1月20日,吉利商用車集團與美欣達集團再度攜手,雙方將圍繞新能源商用車進行從產品研發到市場運營再到循環再制造業務的合作,以電動化、智能化創新技術降低新能源商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并帶動周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合作助力了新能源環衛車輛在浙江范圍內推廣,也為省內新能源商用車產業與屬地相結合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樣本。”毛黎明說。
從團隊入駐到2021年底的210天里,吉利商用車集團的遠程品牌公交車、專用車就在湖州工廠實現開票銷售,銷售額近6000萬元。近期,吉利商用車進軍郵政行業的規劃也正在洽談中。
“區位優勢對企業來說,是生產力、是競爭力、是吸引力。”毛黎明說,“扎根并挖掘湖州市場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將面向浙江,輻射長三角,一步步構建全價值鏈碳中和的戰略部署。”
據介紹,等全部生產線完成技改后,2022年企業產值預計超5億元。同時,該企業計劃在2025年實現綠電綜合使用率40%,在2030年實現整車全生命周期碳減排90%,助推產業向低碳高質量轉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