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賀新春 鄉間年味濃(走進傳統村落)
圖①:春節期間,浙江省松陽縣赤岸村的舞龍。 |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筵開聽頌椒。”正值新春,從萬里冰封的北疆到四季如春的南國,鄉親們舉辦各具特色的年俗活動歡度佳節。
在安徽省歙縣許村,大刀舞、板凳龍,還有柴火灶烹制的過年菜,匯聚成濃濃的徽州年味。板凳龍是許村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30塊長2米、寬15厘米的木板組成一條全長60米的“龍”,伴隨鏗鏘的鼓樂上下翻騰。
在河北省蔚縣暖泉鎮西古堡村,剪紙窗花、扭秧歌、舞火龍等是當地新春的特色活動,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剪紙窗花。蔚縣剪紙是全國唯一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新寨村,春節期間有舞草龍祈福、身著民族服飾拜年等傳統習俗。瑤族婦女擅長織花、挑花、蠟染、制絲等工藝,織花圖樣構思巧妙,線條粗細各別、剛柔相濟。
在江西省靖安縣雷家村,家家戶戶都會掛燈籠、貼春聯,并通過唱地方戲、舞龍燈等方式慶賀新春;而在浙江省松陽縣赤岸村,以特色民俗舞龍、舞獅、畬族歌舞等為主打戲的“鄉村春晚”,是當地村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傳統村落承載鄉愁,是鄉村文明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優質文化資源下鄉進村,科學保護和利用鄉村傳統文化,不斷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文化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只有當農民對腳下的土地無比眷戀、對生長于斯的文化無比自信,才有民俗淳厚的新風尚,源遠流長的新文化,詩書傳家、厚德重義、富足美滿的新農村。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02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