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協委員朱法君:共同富裕需重點關注水庫水源保護區發展
朱法君。浙江民革供圖
委員名片:朱法君 浙江省政協常委、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
1月16日至20日,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杭州舉行。會議期間,浙江省政協常委、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朱法君建議,在共同富裕進程中重點關注水庫水源保護區發展。
在浙江,水庫水源具有品質優良、水量充沛等優點。隨著全民對飲用水質量要求不斷提升,今后,水庫水源將成為浙江城鄉供水的主要水源。但在浙江已建成的水庫中,多以防洪、灌溉、發電等為目的,承擔供水功能的水庫也多為建成后功能調整所致。
“隨著功能變化所帶來的庫區水源保護要求提高,目前在管理中也遇到了一定問題,如不加以重視,這將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的薄弱環節。”朱法君認為,當下,水庫水源在保護與發展之間還存在著矛盾。
“水庫被確定為水源保護區后,將被劃分為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一級保護區范圍內,一切與水源保護無直接關系的行為都是禁止的;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的生產建設行為同樣受到限止。”朱法君認為,這樣的禁止行為對保護水源很有必要,但讓仍然生活在庫區范圍內的群眾實現脫貧致富增加了難度。在調研中朱法君得知,目前全省176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中,共涉及人口152.49萬人,其中一級水源保護區內人口11.27萬人,二級及準保護區內人口141.22萬人。這些人生活的區域里,基礎設施建設受制,耕作中農藥、化肥的使用受禁,農家樂、民宿經濟等三產發展同樣受限。在生態保護的高要求下,發展空間受到了約束。
同時,庫區居民作為保護庫區的主體,理應享受到當地“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福利。但目前,庫區在“兩山”之間的轉化仍然缺少有效的措施和通道。
此外,朱法君還提到,現行的水庫移民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國家在本世紀初出臺了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其受益對象是已經實施移民的原水庫移民群體。但是目前仍然有較大數量的移民線以上村民,水庫建設時沒有達到移民標準,卻受到后來水源保護要求帶來的變化影響。”朱法君說,目前仍然居住在水源保護區內的152萬人極有可能因為上述原因,成為全省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的“后進者”。
針對這些問題,朱法君也給出了建議:一是重新審視水庫移民標準,將一級保護區內的原住民列為移民對象;二是供水水價應包含庫區環境保護投入,供水收益合理分成庫區群眾;三是變“嚴控”為“嚴管”,合理利用庫區生態資源。“作為改革創新的先行省,浙江可以探索將水源保護作為‘兩山’價值轉換的一條主通道,繼千島湖水源跨區保護經驗后,率先在全國走出一條生態價值轉換的新路子。”朱法君說,庫區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濃郁的鄉土文化,應當有條件地合理利用,發展依托庫區資源的三產,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