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為共富浙江注入強勁動力
之江潮涌,弄潮兒向潮頭立。
從資源匱乏的科技小省,到區域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連續位居全國前列的創新型省份,浙江緊緊依靠科技創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率先突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2020年,浙江全省研發投入強度達2.8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9.6%,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達151.1人年,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1件。科技創新,為浙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在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核心支撐。
6月23日,《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公布,緊緊圍繞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浙江科技制定了向更高的山巔攀登的“兩步走”戰略。提出到2025年,3個科創高地加速推進,初步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創高地,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
在新的趕考路上,浙江科技將以“破題攻堅”之力,加快戰略布局,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在科技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賦能民生改善和科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下足功夫,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注入強勁動力。
科創“火車頭”
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湖州德清的道路上,可能不經意間就會有一輛無人駕駛汽車與你擦身而過。不要驚訝,這是獲得測試牌照的自動駕駛汽車正在測試中。2019年,德清建成全省首個全域城市級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范區,吸引了50余個智能駕駛項目正式落戶。人工智能不僅帶動了德清新興產業的增長,也推動了湖州莫干山高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領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百億項目中車啟航汽車成功落戶并建設。
隨著杭州、寧波溫州兩個國家自創區,杭州、德清兩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獲批建設,浙江省高能級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正不斷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建成省級以上高新區48家,其中國家高新區8家,成為浙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高速“火車頭”。高新技術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2020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的近6成(59.6%)、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的8成以上(81.1%),均來自高新技術產業。
6月15日,202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揭曉,阿里平頭哥玄鐵系列嵌入式CPU成果獲浙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目前,該產品已經在國產芯片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實,在獲得一等獎的44個項目中,有7家浙企以第一完成單位的身份登場,許多像“平頭哥”這樣的企業正在科創跑道上擴容增速。
創新正加速從實驗室向生產線集聚,浙江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企業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員、研發機構,承擔的科技項目、授權的專利均占全省的80%至90%。
全域創新
鍛造共同富裕內生動力
紹興新昌,一個既沒有區位優勢、又缺乏資源稟賦的浙江山區小縣,如何在短短十余年里飛躍成為全國百強縣?這一切得益于新昌縣近年來全面實施科技興縣戰略,政企聯動,上下同欲,開創了從科技強到產業優、生態好的“新昌模式”。2018年,新昌入選首批國家創新型縣。
新昌正是浙江近年來不斷加強全域創新體系建設,著力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浙江現已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6個,國家創新型縣(市)5個,分別居全國第2位和第1位,科技成為浙江各地加速度發展的獨特“武器”。
7月19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德清片區掛牌,大走廊再一次打破區域界線,將德清納入北翼中心之一,進一步形成“一廊兩翼多城”協調發展的格局。這條集萬千高端要素為一體的大走廊,正成為浙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高能級科創平臺集群化: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4家浙江省實驗室開展科研攻關;引進西湖大學、中法航空大學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打造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云谷小鎮、微納智造小鎮等企業科創平臺……原始創新成果在這里遍地開花:從之江天樞人工智能開源平臺到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從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研發到具備顛覆性的腦機融合、類腦計算等前瞻性技術研究……
在浙江,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創新高地正在加速形成:杭州城西、甬江、環大羅山、浙中等科創走廊……這些遍布全省的創新中心,帶來了大院名校在“浙”里落地:累計引進共建創新載體近1000家,包括中法航空大學、北航杭州研究院、中科院腫瘤所等高端科研機構;更帶來了高端創新人才在“浙”里匯集,“兩院”院士從2015年的46位增長到54位,浙江成了人才首選的創新創業之地。
“錢支援,物支援,不如來個科技特派員。”這是一句流傳在金華市武義縣菇農口中的順口溜。2008年,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蔡為明帶領“食用菌團隊科技特派員”入駐武義縣,用“一技之力”助力鄉村振興,帶領當地菇農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這是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帶著浙江農民創新創業的無數故事之一。如今,之江大地遍布科技特派員的身影。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共派遣科技特派員1.85萬人次,率先在全國實現“鄉鄉都有科技特派員”。
以科技創新引領致富、激發活力,這是推動共同富裕不竭的動力源泉。
11月2日,浙江省《科技賦能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到2025年,26縣R&D經費投入年均增速將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構建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的良好格局。
科技賦能
支撐綠色高品質生活
3月25日,以“碳達峰”和“碳中和”為目標,上海交通大學—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可持續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正式簽約成立。近年來,浙能集團通過余熱高效回收利用、汽輪機流通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率先在全國實施60萬千瓦機組改造,目前已完成27臺改造任務,每年減少CO2排放100萬噸以上。這是浙江省以科技為支撐,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縮影。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到“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全面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邁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之路。日前,《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正式發布,在全國率先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相關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到2030年,綠色低碳產業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搶占“碳中和”技術制高點。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率先發力。
生命健康,科創高地打造也正快馬加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團隊在世界范圍內率先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與全長細胞受體ACE2的作用機制,“看清”了新冠肺炎病毒侵染人體的那一刻。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疫情應急科研攻關,硬核科技成果應運而生。目前,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數從每年的50多項遞增到近150項,實現了生命健康領域所有主攻方向的全覆蓋,浙江已躋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隊”。2020年,浙江省的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9.2歲。
創新引領共富浙江路線圖
圍繞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部省聯動的工作機制,按照改革高地的要求,堅持可推廣可示范、高質量走前列、有突破有創新的標準,謀劃實施一批改革任務,推出一批浙江經驗。
實施重大科研平臺設施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四大“千億工程”,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夯實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
實施科技支撐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未來社區建設行動,打造重大場景應用示范工程,推進科技型智能化新生活普及普惠。加快完善生命健康科技支撐體系,實施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開展科技支撐藍天、碧水、凈土、清廢行動,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發揮高新區引領帶動作用,實現設區市國家高新區全覆蓋、工業強縣省級高新區全覆蓋。加快創新型城市群建設,實現70%以上設區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探索欠發達地區創新引領發展的新模式,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改革,深入實施26縣綠色發展專項,以科技創新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