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阜寧縣:漁光互補,讓“洗腳上岸”的漁民換個方式“靠水吃水”
正在水塘中忙碌的王金山。人民網 馬曉波攝
11月4日傍晚,鹽城市阜寧縣,59歲的楊集鎮村民王金山正忙著與同事張文芳捕撈螃蟹。一人在船尾撐桿,另一人坐船頭捕撈,夕陽映襯下,美輪美奐。
不同于一般的養殖水塘,王金山如今的工作場景有些洋氣:占地千畝的水塘上,豎立著上萬塊光伏電板。
水下養殖魚蟹,水上光伏發電,這便是漁光互補。
這個由阜寧新能光伏電力有限公司運維的漁光互補發電項目,千畝水塘的年發電量可達0.32億千瓦時,每年能夠節約燃煤近萬噸。“按照普通家庭一年在一千度左右的用電量來看,大概能夠滿足全市3萬多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該項目負責人表示。
光伏電板在夕陽下呈現別樣色彩。人民網記者 王新年攝
大約七八年前,響應國家號召,漁民王金山選擇“洗腳上岸”,也實現了從漁民到養殖人員的身份轉換。“早些年,漁光互補少見,現在也見怪不怪了。”在他看來,雖然工作場景有些許不同,但對于他這種熟手而言,工作內容基本沒什么變化。
像王金山一樣,不少當地漁民也借此穩定了下來,靠著漁光互補,他們換個方式依舊“靠水吃水”。
“最近已經過了大閘蟹的收獲季,所以我們下塘干活的大概就兩三人吧。”王金山說,目前塘里除了一些蟹苗,還有一批待捕撈的桂魚。“等到12月份,就能放水摸魚,然后給塘消毒種草,為來年做準備了。”
“現在與過去捕撈河鮮,靠天吃飯有很大不同了。”王金山說,如今,他的工作簡單而忙碌,但勝在穩定有保障。“大致就是臘月消毒種草,春暖花開投魚蟹苗,期間做好投喂、監測、清理等維護工作,然后便是等待收獲捕撈了。”
漁民正在養殖水塘中捕撈。 人民網 馬燾燾攝
“餓了老板管飯,標準是三菜一湯,有菜有肉還管飽;困了回塘邊的小屋躺一會去,再者,魚塘離家也不遠,不忙還能回家去,每年能拿到5萬塊純收入。”工作順心的同時,王金山的兩個子女也早已在蘇南成家立業,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天色漸暗,夕陽已將云霞印染,“白頭”蘆葦也在塘邊隨風而蕩......“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覺得也是。”王金山笑呵呵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