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滬滇協作打造美麗鄉村
2017年起,上海市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優化調整滬滇協作結對關系,上海崇明區整體結對幫扶云南省臨滄市8個區縣。
云南滄源。韓慶攝
其中,云南滄源縣是云南省臨滄市的一個邊境縣,國土面積2446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50公里,全縣佤族人口12.4萬人,占戶籍人口的85%,是全國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另一個為普洱市西盟縣),西面、南面與緬甸接壤,是云南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門戶之一。
七年來,隨著東西協作項目的陸續落地,上海助力滄源提前一年脫貧摘帽。2021年,上海出臺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滬滇協作中?上海經驗和項目如何落地?助力當地美好鄉村建設?
云診療 邊境也能有上海專家看病
滄源縣人民醫院與上海多家醫院開通了遠程會診系統。韓慶攝
“這個病人肝部有個病灶,當時不確定是從哪轉移來,有點拿不準,于是就把片子傳給上海。”鼠標輕點,疑難病例的影像就傳上云端,上海醫療專家第一時間協助。滄源縣人民醫院院長陶臨偉感嘆,“也就是說,邊疆病人也能得到上海專家的會診。”
從2017年開始,滄源縣人民醫院就與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復旦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簽訂了幫扶協議。后與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開通了遠程影像診斷中心,與上海市兒童醫院開通了遠程會診系統。幾年里,200多例病例得到了上海專家會診。
每年,一大批上海專家都會來滄源開展義診、會診、手術帶教、臨床指導等。每年縣醫院醫務人員也會優先去上海進修和學習。
上海教師千里援教 兩次入“滄”一段情
上海三位老師千里援教滄源。韓慶攝
嶄新教學樓前,一群佤族少年歡聲笑語魚貫而入。滄源縣民族中學里,似乎沒有人不認識“上海老師”。
上海市崇明區揚子中學退休的中學物理高級教師王捷,十年前就曾來援教。2018年退休后,他又一次千里援教滄源。張英新、李文彬同樣是來自上海的退休高級教師。為了安心援教,張英新硬是從上海到這開了四天四夜的車,甚至把老伴都帶了來。
王捷記得,十年前,校園內住著幾十戶教師,廁所和豬圈的臭氣彌漫著整個校園。教學設施落后,操場紅土鋪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連帶著教室和校園都是紅色泥巴……
如今,在政府和上海援建的支持下,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食堂、宿舍……滄源民中舊貌換新顏。
校長肖矢亙說,上海援教老師每個都要帶好幾個“徒弟”,手把手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技能,民中成績突飛猛進。“2018年,本科率臨滄市倒數第一。今年提升到臨滄市第九,高考超過幾倍完成指標,創造了這所中學近年來高考的最佳成績。”
東西協助 先進經驗和項目如何落地
上海援滇干部對當地進行調研。韓慶攝
“原先這里的甘蔗榨過汁后,蔗渣就送到田里,引進上海企業后,蔗渣就變成了有機可降解餐盒,現已拿到了美國歐洲的一些訂單;接手前任干部的蜜蜂養殖項目,現在我們做起了蜂蜜加工廠,上市就要有SC有關認證,現在做提質;上海在臨滄做了肉牛養殖基地,包括牧草種植、養殖、加工等一系列產業鏈環節,基本形成全產業鏈……”上海市援滇干部聯絡組臨滄小組組長杜新澤舉了很多例子。
杜新澤深有感觸,打造具有臨滄特點的東西部協作模式,不能只盯一個點,而是要看線、要看面。上海援滇干部做好嫁接和服務,才能真正把上海先進經驗和項目落地。
“鄉村振興,我覺得要農村美、產業優、黨建強、農民富,而當地干部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創業,積極建設美麗家鄉,對鄉村振興工作至關重要,”在黃榮看來,作為援滇干部,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工作;要精準有效,確定每年援滇協作項目;要服務融入,與當地干部一棒接一棒地干。
調研中,黃榮都會忍不住多問一句,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回來多少?“能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和我們一起建設家鄉。我想,這才是把鄉村振興工作做好了!”
東西協作中,上海也在積極支持當地美麗鄉村行動和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據悉,接下來,圍繞興邊、富民、生態保障,借鑒亞東邊境小康村建設等經驗,滬滇也將率先在滄源縣邊境一線打造美麗鄉村和邊境示范點,增強邊境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