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藝術家木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實驗者藝術家”
隨著嘉興·匈牙利文化與創新周活動在嘉興舉行,“色的交響”——木蘭(áderOrsolya)與徐南歌子(XuNangezi)雙人藝術作品展在嘉興美術館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另一端的木蘭,通過繪畫這種世界通用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宇宙。
10月23日一早,展廳中的作品正在靜待參觀者,記者對這名來自匈牙利的女性藝術家進行了專訪,這是她在中國的第一個畫展。
藝術中馳騁的自由靈魂
木蘭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好像從來就在她的身邊。她從7歲開始學小提琴、鋼琴、聲樂,12歲時開始進行珠寶設計,第一次體驗到了由創作帶來的快樂。也是在12歲,她在布達佩斯的應用藝術博物館的展會中首次賣出了自己的珠寶設計作品。
人的一生總是由許多重要時刻組成,不斷在藝術中摸索的過程,拼湊出她的童年時光。
14歲的時候,父母工作的原因,她搬去比利時布魯塞爾生活,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她接觸了當代抽象藝術。她覺得抽象畫會以最真誠的方式跟她對話,非常有趣,于是她開始了她的抽象繪畫生涯。
不斷接觸新的藝術視角,不斷嘗試。高中畢業后她去英國倫敦讀大學。倫敦是古老與現代完美融合的代表,各種藝術在這里交融。大學藝術課的學習激起了她對超現實主義的濃厚興趣,她用這種風格制作了越來越多的圖形,并且樂在其中。在她本科學習期間,她的老師對她的繪畫作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她也在大學創立了自己的時尚品牌。
木蘭說,她要感謝父母的開放包容,其實在歐洲和中國一樣,父母對孩子也會寄予許多期待,會希望孩子能夠學習一些東西,但是她的父母從來不會限制她,反而給了她自由的發展空間。
“我不想追隨別人的腳步,就想要創造自己的風格。”也正是這樣自由的靈魂,木蘭在繪畫的世界里橫沖直撞,不斷探索著自己獨有的風格。
冥冥中注定的奇特相遇
選擇木蘭這個名字,一開始并沒有太多的原因,只是恰好需要一個中文名的時候遇到了這兩個字。但是當她來到中國,人們通過這個名字認識她,也讓她了解到這個名字背后的故事。這個過程,可能就是注定的機緣。
為什么來到中國?她說,對她來說也沒有任何具體的緣由,她喜愛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字、書法、語言、色彩、哲學等,于是油然而生一種在中國生活的念頭。就是有那么一種感覺,在遙遠的中國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她。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2018年,她來到向往已久的中國。雖然,她不會中文,沒有中國朋友,但是這都不影響她在中國做一個藝術的開拓者、實驗者。
她說來到中國之后,自身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中國人友好且平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和西方人很不一樣。”
在中國,她大部分時間在進行藝術創作。有靈感的時候,她會連續許多天心無旁騖地埋頭創作,迸發許多奇特的念頭,并且將這些投入到創作中。
她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多計劃,嘉興美術館的雙人展是她在中國的首展。
和一位東方的女藝術家一起舉辦這場展覽,她覺得藝術語言打破了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壁壘。
當她們兩人的作品相對懸掛在展廳,就像是一場對話,是她們兩個人的對話,是兩種思考方式的對話,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對話。這種對話的表達方式就是色彩,最后又在色彩中交融,達到和諧的場景。
色彩碰撞中的思索探問
在西方的文化中成長,在中國的文化中探險,尤其在經歷了疫情等考驗后,她對生命、對世界、對宇宙的思考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些哲思都在畫作中有所呈現。
沉浸在創作中的她,會試驗性地綜合運用各種創作方式,用創作立體地展現內心。
在作品《無序中的有序7》前,木蘭訴說了自己的創作:“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實驗者藝術家。這件作品幾乎展現了我為了找到自己的風格而開始繪畫以來冒的所有風險。”
那不是一幅平面的畫作,在線條的肌理之外,她在兩個對角做了特別的凸起的裝置,在她的理念中,這是不同的“層”。這個創作也受啟發于中國文化中陰陽的理念,有統一、有對立,也有互化。第一層表示混沌,而最后一層表示某種類型的系統。它們相互對立,但它們在一起是平衡的,創造了一個更強大的平衡。
在看似隨意揮灑的畫面中,其實還隱含了黃金比例,她根據數學公式將不同尺寸的畫布粘在一起,創造出人類眼中的和諧。50層的疊加,最后形成了一個統一的作品。她說:“我畫這幅畫的另一個目的也包括表達宇宙哲學。我想代表大爆炸背后的概念,所有的小元素都和整體一樣重要,甚至混沌也有它的系統,就像生命一樣。”
不管是對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狀態,還是對我們生活的世界,木蘭都有非常多的疑問,通過作品,她希望不僅僅是她,其他人也能夠常常去思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