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安區將幫扶技能培訓送到高原
讓西藏地區同胞有一個溫暖的家
當地藏族傳統民房,下部為夯土墻。孫海濤攝
國慶剛過,杭州臨安區對口幫扶技能培訓團隊,將服務送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西藏地區。他們穿越崎嶇狹窄的山路,顛簸1800公里,來到了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贈科鄉,在此開設為期3天的東西部幫扶職業技能培訓班。
贈科鄉為傳統藏族鄉村,當地藏民居住的房屋結構主要以純木、木石、木土三種結構為主,尤以木土建筑常見。建房中手工木工技能使用最為頻繁。但因當地在建房技巧、方法和工藝上都較為落后,造成木材消耗大,結構體系不合理,房屋功能空間不合理等問題。臨安為此開展“定制”服務,在贈科鄉上比沙村,面向當地50名村民,開設了手工木工工種培訓。
當地木土結構的藏式民居,普遍存在夯土墻墻體開裂現象,針對這一問題,培訓班主講人浙江農林大學孫海濤教授帶著學員實地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因地制宜為學員傳授解決方法:在夯土墻的泥土中摻入麻絲或曬干的青稞草,增強墻體夯土抗裂性能。針對當地木結構體系中的梁柱連接方式不合理的問題,孫教授又手把手傳授了榫卯結構的制造工藝和連接技術。
當地特色藏族民居——木嘎楞,房屋墻面由原木(樹干)拼疊而成。但由于工藝技能不足,木材之間為平縫拼接,時間久了,拼接木頭會因干燥收縮,木材之間出現較大的縫隙,導致墻體漏風滲雨,在冬季影響尤為明顯。孫教授建議村民們用羊毛或牦牛毛填充縫隙,或者直接采用榫槽加工拼接面來解決此類問題……
“我們這次去上比沙村培訓授課,普及了木結構建房技術,實實在在地幫當地村民解決了大問題!”說到此次西藏之行,孫海濤頗為自豪。
在下比沙村、依里村,臨安資深高山蔬菜種植專家梅慧琴和臨安區農作物栽培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朱金梁,還為當地村民傳授農作物栽培技術。包括蔬菜病蟲害防治、新興特色蔬菜開發、反季節蔬菜栽培等,還講解了高山蔬菜的經濟效益。
“通過這次培訓,當地藏民已經掌握了基本技術。我們還添加了微信,后續會繼續開展在線幫扶!”梅慧琴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