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點亮“紅色星辰”,讓英烈精神更好傳承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在寧波這片紅色的熱土上,不斷有革命志士為救民族于危亡、圖國家于強盛,前仆后繼,舍生赴死。
來自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統計,寧波有登記在冊烈士3249名。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作為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遍布四明大地的烈士紀念設施,猶如一盞盞心路明燈。保護好,傳承好,讓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都成為一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寧波在努力。
1947處“紅色基因庫”摸底校核
烈士紀念設施是重要的紅色資源、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格外珍惜、倍加愛護、傾力維護。
從今年6月1日起,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全市范圍部署開展烈士紀念設施校核工作,此次校核時間跨度長、范圍覆蓋廣,涉及全市10個區縣(市)、4個功能區。
市、縣、鎮、村四級聯動,對轄區內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和烈士陵園(含集中安葬墓區)、烈士墓、烈士骨灰堂、烈士英名墻、紀念堂、紀念館、紀念碑、紀念亭、紀念塔、紀念祠、紀念塑像、紀念廣場等13類烈士紀念設施進行全面摸排。
經過3個月的數據核對、審核、確認,寧波現有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5個、烈士紀念設施1947處,其中烈士陵園(集中安葬地)25處、陵園內烈士紀念設施1559處、陵園外363處。
“烈士紀念設施數據是準確掌握設施情況、據實測算補助經費、科學決策部署工作的基本依據,是提升寧波烈士紀念設施管護水平、營造尊崇烈士濃厚氛圍的重要舉措。”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校核為依據,加快建立寧波內容翔實、精準實用的烈士紀念設施數據庫。
用心用情守護“革命紅”
在國務院公布的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寧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寧波余姚梁弄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名列其中。這與兩處紀念設施的歷史、傳承有關,也和寧波持續推進革命紀念設施修建維護有關。
1951年,寧波第一個大型烈士紀念設施——寧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動工興建,拉開了寧波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的序幕。此后數十年,寧波通過政府和民間渠道,興建各類烈士紀念設施,在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設施規模、展陳質量都有了長足進展。
今年,寧波聚焦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實施保護專項行動和設施整修工程。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市檢察院聯合組建專項行動督查組,核查寧波各地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和散葬烈士墓管理保護情況,對設施管護權責是否明確、設施修繕維護是否覆蓋等事項進行重點督查。
同時,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全市范圍推進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重點開展零散烈士墓集中遷移保護和縣級及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內烈士墓的整修,做好烈士墓主體建筑的維修,以及烈士墓周邊道路、綠化、養護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維護,并同步實施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內主體建筑的整修和烈士紀念堂館的改陳布展。
“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遷移、修繕等工作。”據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立健全保護管理長效機制的同時,大力提升烈士紀念設施的紅色教育功能,營造崇尚英烈、學習英烈的濃厚氛圍。
紀念與緬懷 烈士精神代代相承
在寧波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代代相承,守護無名烈士,守護的不僅是墓地,也守護住了烈士精神。
今年清明,寧海“無名烈士親人團”正式成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志愿者、退役軍人、少先隊員、教師以及機關干部等近千名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志愿為埋葬在寧海這片土地上的無名烈士當“親人”,逢年過節獻上花圈,追思緬懷。
為了讓人們對烈士紀念設施“知其來”,今年3月,寧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成立宣講團,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其中,在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前,已有170余批次、4.6萬人聆聽了英烈故事。
能夠成為寧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首批“小小少年”(“小紅纓”)義務講解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寧波章水鎮中心小學學生周雨婷引以為豪。現場的學習和實踐,讓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鄉的黨史、革命史。
烈士功勛彪炳史冊,烈士精神永垂不朽。銘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路,照亮未來前行的道路。在烈士精神的激勵下,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進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