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十足 中小企業發力提質增效(經濟聚焦·解碼智能制造)
——來自浙江紹興的智能制造調研
圖①: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數字化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
核心閱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發展,促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在浙江紹興,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依托來自政府、院校、協會和市場等各方的力量,正努力探索一條智能改造的升級路徑。
數量多、門類廣、經營靈活,眾多中小制造業企業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另一方面,中小制造業企業資金實力不足、抵抗市場能力較弱,急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優勢。
截至2020年底,浙江紹興全市共有中小微工業企業5.17萬家,其中規上中小微企業4477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量的九成。在政府、市場和企業自身的多方聯動下,這些中小微制造業企業近年來紛紛發力,智能制造得以加速推廣,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推動力。2020年,紹興全市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648.63億元,同比增長3.4%,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51.1%。
改造的成果——
省人省力,產業數字化指數不斷攀升
“嘀”的一聲,工作人員在電子屏幕上輸入產品編號,原料規格、數量即時錄入系統。“過去是紙筆記錄,匯總后再統一錄入電腦,現在可以直接在智能終端錄入,數據自動傳到后臺,太方便了!痹谏a車間從事收發工作20多年的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女工王月英說。
達利絲綢的紡織車間里機聲隆隆,環顧四周,墻上大屏跳動的數據實時反映著車間產量、能耗等,偌大的廠房內只有幾名女工騎著電動小車來回巡邏,通過電子平板設備“指揮”著一排排旋轉的紗錠!耙郧凹徔椳囬g人最多,一個人只能兼顧4臺機器。現在設備報錯會有系統提示,一個人可以盯住30臺機器。”車間領班陳群慧感慨道。
在上虞區的浙江欣昱科技有限公司,注塑車間里10余臺全電式高精度注塑機一字排開,機械手快速精準地生產著化妝品包裝零部件,一眼望去,整個車間只需3名工人。欣昱科技負責人陳華根介紹,如今像這樣的智能化車間共有9個,年產近2.5億套的化妝品包裝半成品都是這樣生產完成的。
作為浙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試點城市,紹興始終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與新興產業培育并重。數據顯示,2020年,紹興推動傳統產業企業智能改造247家,實施智能改造重點項目501個,制造業員工機器人擁有率由2019年的166.7臺/萬人上升至210.2臺/萬人。
在去年的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估中,紹興市推進產業數字化升級指數位居全省第一。通過加強企業智能化改造,依靠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紹興的傳統制造業正邁向高端化發展。
改造的初衷——
用工缺口推動企業作出選擇
問及改造初衷,不少中小企業主說的都很接近:“早在幾年前,招工就不容易”“每年春節后的一段時間內,都有用工缺口”“車間員工的平均年齡偏高,年輕工人少啊”……招工已成為中小企業的關切點。
“以傳統制造業為例,用工需求大且需熟練工,對年輕勞動力的吸引力又沒有其他產業那么大,從而出現了用人缺口的情況!痹诮B興市經信局投資裝備處處長潘良燦看來,這樣的“供需不對稱”無疑將對中小企業長遠發展形成制約。
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吳波表示,“基于勞動力成本的傳統優勢在改變,為了減少壓力,智能制造成為企業的重要選擇!
此外,中小企業要搶抓訂單,必須重視進一步提質增效。陳華根說,之前因為車間智能化水平、員工熟練度差異等原因,會出現產品參數參差不齊的情況,“智能改造后,我們獲得了更多國際訂單!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我國制造業擁有較完備的產業基礎、龐大的內需市場和一定優勢的人力資源;但另一方面,我國相當數量制造業企業仍處于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的中低端。在這一背景下,可以把智能制造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途徑,從而應對多方挑戰。
改造的壓力——
資金有限,期待改造更快見效
中小企業智能改造有聲有色,但也并非一路坦途。種種阻力之中,擺在首位的就是資金壓力。
“前幾年,新昌縣不少軸承企業面臨經營壓力,一些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不愿為其貸款!弊鳛橐幻L期服務中小微制造業企業的金融從業人員,浙江新昌農村商業銀行城東支行客戶經理楊鵬飛感觸頗深:“那時,不少企業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有轉型動力卻無資金實力。”
“有家公司有48條軸承生產線計劃進行改造,資金缺口高達數百萬元!睏铢i飛回憶說,經過多次走訪調研,他對企業經營狀況、智能改造路徑和前景做出綜合研判,并提供了第一筆145萬元的一年期貸款!霸诤罄m資金支持下,這家企業智能改造進展順利,如今已經成為新昌縣軸承生產的標桿企業。”
“不比大企業的‘財大氣粗’,我們期待智能改造更快見效!辈稍L中,斯菱汽車磨工自動化車間生產主任章新光說,“智能改造投資基數大、回報周期長,對我們來說也有潛在風險。”他介紹說,為了推動智能產線迅速達產,自己的車間采取了包括座談摸底、獎勵先進在內的多種辦法。在不斷試錯與調整中,不僅提高了車間員工對智能制造的認同感,生產效率也有近23%的大幅提升。
下一步期待——
實力不足,改造還需多方助力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的呼聲愈強,的確有一些樣板企業感受到了智能改造帶來的優勢。但是,仍然有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制造業企業,在邁進智能制造領域之前,考慮得并不多。
“政府引導、輿論宣傳,整個行業都在改,自己不改不就落后了嘛!”采訪中,這樣的聲音也有。但更多人認為,智能改造絕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只有模糊的概念認知遠遠不夠,更需要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精耕細作”。
從設備生產企業起家,如今從事智能改造工作的浙江陀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罡認為,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組織架構相對簡單,智能制造的決策從提出到落實理應效率更高,實際看來卻未必如此!爸悄苤圃爝h不止上一套設備、換一套系統這么簡單,如果企業的組織架構更新、人才技術支持等跟不上,這些先進設備和系統的作用自然就發揮不出來!
“相較大企業,中小企業自身實力明顯不足,所以想要推動智能改造,形成合力是關鍵。”潘良燦說,包括政府部門在內,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市場化機構都大有可為。此外,企業智能改造的關鍵是創新,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正是創新的關鍵力量!捌髽I要深入開展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探索定制化智能改造路徑,并通過長期校企合作拓展人才培養途徑,為智能改造積蓄復合型人才。”吳波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9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