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潯:精修“練市精神” 助力共同富裕
今年1月,湖州南潯在浙江省率先提出了“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的奮斗目標,之后又正式制定了《南潯區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行動方案(試行)》。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地處南潯的練市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稟賦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加上融入了獨特的民俗風情,歷史地孕育了“務實創新、開放融合、淳樸善良”的練市精神。作為全國文明鎮、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的練市,在精修“練市精神”、努力打造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的路上加快前行。
務實創新
以高質量發展邁向經濟繁榮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富裕”,高質量發展是基礎。練市鎮,成于秦漢,興在晉唐。相傳古時鄉人購璉成市,故名璉市,因“璉”“練”同音,清同治九年始稱“練市”。古代的練市較為富裕,這離不開練市人一直秉持的務實創新精神。練市鎮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日前,位于練市鎮的恒達富士電梯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操作自動化生產線,加緊趕制一批發往東南亞國家的電梯訂單,企業產品已出口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鎮新豐村的年豐湖羊生態養殖場,是南潯區首家以標準化模式建造的湖羊生態養殖場,年提供優質湖羊約8000頭,并形成了湖羊養殖、銷售、加工的全產業鏈。
據悉,練市規上工業企業已達145家,2020年規上工業總產值183.49億元,同比增長8.32%。去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7.63億元,同比增長7.92%。聚焦高質量發展,練市鎮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2020年3月,練市鎮38個行政村抱團組建“練城物業”,23個行政村抱團組建“練美農業”。兩家強村公司由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出資組建,開展宅基地盤活利用、物業管理、生態農業等經營性活動,并以項目聯建等方式整合綠色產業、紅色產業等優質資源,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村村成股東、村村有分紅”。去年,練城物業實現營業收入破3000萬元;練美農業依托“紅美人”柑橘等特色產業,幫扶63戶低收入農戶實現種植創收,帶動200余戶農戶就業增收。
練市紅美人柑橘基地。沈根發攝
“通過強村公司,變‘資源’為‘資本’,公司經營分紅覆蓋了各行政村。”該鎮副鎮長潘曉明表示,通過強村公司帶動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再帶動廣大村民,形成聯動式的發展模式,既能為集體經濟積累資金,又能充分利用農村閑置勞動力為村民帶來經濟收益。
從點到面構建完整的產業經濟鏈,以工業產業為支撐,農業、商業等產業齊頭并進,以優化準入為抓手,大力培育創富主體,練市鎮打造共同富裕的思路清晰、路徑完整。
開放融合
以貼心化服務解決群眾所需
曾經的練市,沿著大運河來往于蘇州、上海、杭州等地;如今的練市,練杭高速、申嘉湖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蘇臺、滬蘇湖城際鐵路,讓人們出行更方便。1小時的便利交通圈,使得練市帶有一種“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姿態。
嘉興桐鄉市民王軍婷一直生活工作在練市鎮,不久前剛生下孩子。原本想回桐鄉給寶寶上戶口,沒想到如今不用來回趕,在當地就能辦理。她當天提交了小孩出生證明、戶口本、個人身份證等材料,幾分鐘就完成了辦理,并通過快遞接收了新的戶口本,實現了事項跨區域互辦。
南靠湖州德清新市,東接嘉興桐鄉烏鎮,練市鎮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別是烏鎮,雙方百姓長期交叉就業和定居,經貿和人員往來向來頻繁,百姓跨區域政務服務的現實需求也與日俱增。為促進嘉湖一體化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近年來,兩地做出了不少努力。去年7月,練市和烏鎮協同合作,設立嘉湖一體化政務通辦專窗,開展審批結果互傳互認、事項聯辦聯審、異地通辦可辦等一系列政務合作,已梳理涉及醫保、社保、公安等首批通辦事項105個,形成“兩鎮牽手、兩城共贏,嘉湖一體化發展”的大好局面。
嘉湖一體化政務通辦專窗的設立讓辦事群眾從最初的來回“跑著辦”到跨區域“聯通辦”再到異地“互相辦”,不斷加強的融合,切實提升了群眾辦事獲得感,方便群眾辦事“就近跑一次”。專窗設立以來共為企業、群眾、基層提供服務400余項,同時事項通辦可節省辦事時間50%以上,節約經濟成本近75%。
對外合作求共贏,對內按需解民愁。練市鎮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統領,圍繞“惠民、利企、提速”目標,通過強基礎、簡審批、優服務、加速度,持續推進辦事集成化、標準化、數字化、高效化,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通過線上與線下、人工與自助緊密結合,綜合窗口事項可以實現讓“干部跑”和“數據跑”來全程代替“群眾跑”。如今,便民服務“10分鐘辦事圈”成形、全面推行“代理員”制度、24小時“市民服務之窗”自助辦、中心工作“延時辦”……這些為企業、群眾、基層提供貼心、細心、暖心的便民服務,讓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不斷縮小。
練市鎮農興村,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2020年,該村借力土地綜合整治、現代農業發展等,人均可支配收入3.9萬元以上的農戶達450戶,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65萬元。村集體收入也著重用于改善居住環境、配套公共服務等,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當下,農興村正大力推進“萬套鄉墅”貼心工程。占地160畝的“農心家園”里,不少村民已住進新房,村里環境整潔干凈,衛生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幼兒園、菜場、超市等一應俱全。
練市鎮農興村。沈根發攝
群眾的呼聲是“第一信號”。練市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練市積極協調處理好各方面關系,匯聚全體人民奮斗之力共建共享,為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淳樸善良
以傳承好家風實現精神富有
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練市鎮從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精神資產中提煉出了具有練市特色的精神富裕觀。
以家風為抓手,理順政、企、鄉、家間協作關系,凝聚社會共識。在練市,遍布全鎮的家風建設已勾勒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水口村的家風公園,已是附近百姓茶余飯后最愛的一處休閑場所。園內展出的古代八大名人的家風故事,家喻戶曉。在全國道德模范的提名獎獲得者沈紅霞誠實守信精神的帶領下,通過展示該鎮獲得道德榮譽的人的故事,讓大家看到身邊人的典型、感受身邊人的力量、響應身邊人的號召。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共富路上,練市鎮根植歷史文化,著眼“大家”之精神風貌,著手“小家”之家風建設,以家風建設為抓手,推動鄉風、企風、校風、政風建設,將“小家”的優秀家風滲透融合到社會“大家”中,凝聚強化全鎮干事創業的思想共識和強大合力。以各類文化陣地為載體,結合“最美家風+”主題活動,練市鎮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各類演講和文藝展出,把優質文化送到群眾的家門口,傳播主流價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該鎮還堅持打造“親清”政商關系,以“六不準”明確涉企紅線、以“六不得”規范經營底線、以“六評議”劃出整改路線,推動形成崇清尚儉、向上向善的鄉風民風。
自去年贏得全國文明鎮這個沉甸甸的榮譽后,練市鎮以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新的著力點和發力點,全面鞏固提升全國文明鎮創建成果。通過廣泛開展志愿活動,共建社區精神家園。
每天清晨,在練市鎮中心鎮區的各個紅綠燈路口,都會有一名身穿紅馬甲的文明志愿監督員在現場進行文明勸導。從去年開始,練市鎮召集了一批群眾志愿者,對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管理情況開展日常監督和檢查,并定期在紅黑榜晾曬結果,確保檢查出現的問題當天就能得到有效解決。“有了他們,哪里‘不美’,就能及時‘補妝’。”該鎮黨委委員陸丹鳳說。
如今,文明已成為當地群眾的習慣:經營戶主動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自產自銷的農貿市場嚴格遵守經營秩序;密閉的渣土運輸車輛正規范運輸;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現象逐漸減少……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志愿服務培訓獎勵機制,該鎮還積極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制、星級評定制,將志愿服務時長納入個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練市鎮持續完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成立了“紅色練市先鋒”“橙色練溪工匠”“黃色練市天使”“綠色練溪青苗”“青色練溪衛士”“藍色練溪管家”和“紫色練溪清音”7支服務分隊,開展困難幫扶、文明創建、理論宣講、幫老愛幼、義務巡邏、環境保護、扶弱助殘、醫療保健、清除小廣告等志愿活動,進一步宣傳黨的政策、倡導社會公德、傳播文明理念。
志愿活動中,愛心志愿者收獲了幫助人的快樂,被扶助者收獲了切實的知識、服務與關懷,愛的流動將共同社區中社區成員的關系拉近,從而建立起居民對社區、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共建美好人文環境。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當下,練市全鎮總動員,書寫著共同富裕的這份時代答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