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av,久久久这里有免费精品99,欧美人禽杂交狂配小说网

“代祭掃”“云祭祀”讓思念不缺席

章馨予、陳芮

2020年04月07日09:00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代祭掃”“云祭祀”讓思念不缺席

一年一度春草綠,又到清明祭掃時。疫情期間,為避免發生聚集性交叉感染,有效遏制疫情反復和擴散,3月20日起,金華全面暫停所有公墓(陵園)、骨灰堂等場所市民現場祭掃活動,暫停組織群眾集中祭掃、骨灰撒海、節地生態安葬儀式等集體性活動。

全市各地紛紛推出“代祭掃”“云祭祀”服務,倡導市民以別樣的文明方式緬懷英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借助網絡表達敬意,讓思念在“云端”綿延。

“代祭掃”緬逝者

你的思念他們幫忙傳遞

4月1日下午,市殯葬協會、市龍山公墓舉行“思源憶本、清明寄情”2020年龍山公墓清明集體祭掃儀式。

20余名工作人員身著統一服裝,神情肅穆,向逝者敬獻花籃。伴隨著低沉莊重的哀樂,主祭者恭讀公祭文、行祈福禮、行上香禮、行獻花禮,全體人員為逝者默哀,并向逝者敬獻鮮花、鞠躬。儀式結束后,公墓的17896穴墓碑前均放置鮮花。

“每年清明,來龍山公墓祭祀的人流量有十七八萬,這當中不止金華市民,還有許多外地人員返鄉祭祖,防控難度很大。”龍山公墓負責人余小華說,公墓已于3月20日起暫停現場祭掃,市公交公司掃墓專線也提前取消。為滿足骨灰安葬等部分群體需求,公墓采取提前預約、限定人數、錯時辦理等措施予以處理,“我們要求隨同人數控制在5人以內,并佩戴口罩入園。”

相比室外,眼下室內祭掃的潛在風險更大。近年來,金華科學推行殯葬改革,倡導集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室內骨灰堂數量逐年遞增,現已達406個。

在金華,永康農村較早推行建設骨灰堂方式的節地生態葬法改革,2015年4月以來,全市聯鎮建設的大型骨灰堂有7個,行政村單建小型骨灰堂有280多個。2017年底,永康市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

今年清明期間,永康市暫停現場祭掃活動,不少骨灰堂提供代祭掃服務。4月5日,西溪鎮與龍山鎮兩鎮聯建骨灰堂內,工作人員正在代替村民為逝去親人獻花、寄托哀思。“該骨灰堂覆蓋73個行政村、5萬多人口,往年清明前后大量村民前來祭掃。”骨灰堂管理員應汝友告訴記者,今年清明節,工作人員化身勸導員和代祭員為村民提供服務。

為彌補親人不能到場祭掃的遺憾,各公墓(陵園)、骨灰堂紛紛組織代祭掃活動,由市民發送寫明墓主位置和姓名的代祭申請至官方郵箱委托代祭,各公墓(陵園)、骨灰堂會組織工作人員擦拭墓碑、免費敬獻鮮花卡片等,代為傳達對逝者的哀思,并在5個工作日內給予代祭反饋。據不完全統計,清明節3天里,全市舉辦公益性集體代祭服務數10次,個人代祭服務數近3300次。

“云祭祀”寄哀思

這個清明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祭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情感表達,人們傳達對已逝故人的哀思也可以有多種方式。網絡祭掃作為一種祭奠新形式,正在逐漸普及,這既是對傳統祭掃方式的有益補充,也為人們樹立文明祭掃觀念起到促進作用。

“特殊時期,我們以這樣方式想念您。”這是市民晶晶發的一則朋友圈,配圖是家中陽臺上擺放的鮮花和思念卡片,晶晶和家里人以“云祭掃”方式表達哀思。“看了新聞報道,得知暫停祭掃活動后,我們立即勸返原本要回家掃墓的外地親戚,大家各自在家給逝去的親人獻鮮花,還進行網絡祭掃,把建好的網上故人紀念館分享在家庭群,好像跟往年清明一樣,一大家人一起祭拜故人。

避免祭掃導致人員扎堆聚集,滿足市民居家悼念需求,今年清明,“浙里辦”App和“金華民政”微信公眾號均開通“云祭祀”平臺。市民可通過“浙里辦”的“殯葬改革一件事”和“金華民政”的“網上祭祀”渠道進入網上平臺,為已逝故人創建紀念館,同時還可為逝者上香點燭、留言祈福、送祭祀鮮花等,系統會根據逝者姓名自動生成牌位,并根據用戶操作顯示相應變化和祭拜記錄。

“近兩年網上祭祀開始出現,以前也有零零散散的網絡平臺、公司開通的祭祀通道,今年首次開通了官方渠道。”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網上祭祀不含收費項目,所有操作均免費。此外,出于隱私保護目的,用戶僅能看到自己創建的紀念館,他人創建的紀念館需點擊分享鏈接才能進入,紀念館逝者照片的更換和逝者姓名的變更也只有創建人才能操作。截至4月6日12時,網絡祭掃平臺服務數近5萬次。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3月23日,市雙擁辦發布倡議書,宣布即日起到4月上旬集中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中華英烈網和省、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門戶網站,進行網上祭奠,抒寫感言寄語,表達對英烈的感恩和敬仰。

文明祭掃踐行綠色殯葬理念

祭奠重在心而不拘于形

撰寫追憶文章禮敬故人、制作微視頻以寄哀思、網上紀念堂漸流行……這些年的清明,文明低碳祭掃正成為更多金華市民的選擇。

“這個清明節,注定將改變我們的許多認知,祭掃方式雖然有所變化,但思念之情并不會消失,絕大部分群眾都表示理解和贊同,而采取更生態、更便捷、更現代化的祭祀方式,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集中代祭、居家悼念、網絡祭祀雖是疫情期間推出的便民服務,但符合綠色文明的現代殯葬發展理念和改革方向,也是移風易俗、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有力舉措,可以常態化延續下去。

據介紹,金華今年清明期間的代祭和網祭均為免費、崇尚節儉環保,民政部門也不提倡公墓(陵園)、骨灰堂等單位提供額外收費服務,亦是對綠色、節儉的殯葬改革理念的一種響應。

“實際上,五六年前我們就開始為不方便到現場的群眾推行代祭服務,但以前這個數量不大。”余小華說,以清明為例,龍山公墓往年受理的代祭服務平均不到10人次,今年清明節,截至4月5日已達兩三百人次。

近幾年,金華不斷深化殯葬改革,全面推行綠色節地生態安葬,建立生態安葬獎補政策與制度,加大公益性骨灰樓(堂)建設和老墓區生態化改造。通過獎補,有效推開骨灰存放、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多種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殯葬改革改變的不僅僅是行為,更是觀念和意識。”余小華回憶自己在龍山公墓任職的15年,以往每逢節日祭祀都會有不少綠化被意外燒毀,而今鞭炮不用了,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也越來越少,80%的市民都會帶著鮮花前來,綠色文明、環保低碳的祭祀方式逐漸盛行。下一步,公墓還計劃打造“無煙陵園”,推廣用鮮花、紀念卡等低碳環保物品代替香燭紙錢,并在網上祭掃的基礎上打造實景平臺,讓祭掃者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通過手機屏幕遠程下達指令,實時、實地、實景呈現祭掃活動。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